当前位置:
书的往事
时间:2024-01-03 09:49:12
字号:
作者:农工党员 聊城市政协常委 聊城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 杜娟

于我来说,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,身为政协委员,读书更是一种思维碰撞,增加了我参政的“温度”、建言的“言值”。读书习惯的养成得益于父亲的指引,而深系我们父女情感、使我在与父亲的争论中受益终生的是《菜根谭》。关于《菜根谭》,满是回忆。

我小的时候,图书资源是匮乏的,远不如现在的儿童读物门类繁多,图画丰富,纸张艳丽,方便迅捷。我仅有的几本连环画多是抗日英雄的题材,被我翻阅得几近褴褛,在搬家时遗弃了。上小学父亲为我征订了《少年文艺》,是半月刊,每个月固定的几天,我会去家属院的报栏里翻好多遍,看送到没有。第一时间拿到,总是习惯性地闭上眼睛,深深地吸口气,把那书页的墨香贪婪地饱嗅一番,我知道时间久了,那味道会淡。当时的机关报多有周末版,刊登的是些连载小说、散文随笔,每到周末不用去上学,就待在父亲的办公室静静地看完,不用费事去找,父亲早已挑选出来按顺序排好,喜欢的语句也学父亲的样子摘抄下来,看到会心处,就随即写些心得体会,那个时候父亲往往坐在我的对面,记得是读《菜根谭》。

印象里,搬过几次家,没出单位大院,无非是从这间到那间,从后排到前排,家具没有几件,书却越搬越多,大部分是父亲的,书橱放在里间,挨着我的小床,翻阅起来很方便。每每翻开,都能看到工整的眉批注解,就连行间标注的波浪线都是优美的,不曾轧到一个字。父亲的藏书分为几类:哲学类、文学类、象棋类、花卉养殖类、电器维修类、烹饪类、行政管理类,每个门类的书都为数众多。也就不奇怪了:邻居家的电视、录音机坏了,会送到我家来托父亲维修;我们家的小院满是花花草草,现在流行的绿植肉肉,那个时候

父亲就在侍弄了,现在想来颇有东篱之致;夏日的树荫下,父亲与院里的叔叔对垒博弈,掷子有声,经常被围观,很是热闹;再不就写写毛笔字,吹吹口琴,闲适得很。可见父亲是个兴趣广泛、富有情趣的人,那些书功不可没!父亲的人生状态像一本《菜根谭》,兼雅俗,有趣味,亲切醒豁,养性育德。

 上了高中学习越发紧了,读书变得功利,多是应试类的优秀作文,父亲便把周末版上的散文随笔做成剪报,让我在假期里集中阅读,我到现在都有剪报的习惯,这也是父亲的功劳。父亲很少借书给别人,也很少向别人借书,我记得父亲的一本《古典名句赏析》被我借给邻家姐姐弄丢了,父亲埋怨我好久,还去书店重又寻找,虽买到一本类似的,终觉得不如原来那本好,以后在我人生的不同阶段多次对我提起,“可以借《菜根谭》,书好读,还易买。”自此,父亲的书再不敢随意外借。

高二分文理科,母亲的建议是学理,将来路子更广,可以像她一样报考医学院。我问父亲,父亲说:随你的心就好。于是学了文科,高考前的一次模拟考试,成绩不太好,心情沮丧到极点,第二天课堂上翻开语文课本,扉页上赫然多了一句话:静生悟,和生趣,而唯孜孜以求者方能成正果。那是《菜根谭》里的句子,笔迹一看就是父亲的,因了文字,父亲的陪伴和鼓励,变得如此优雅和温馨,如春风化雨,润物无声。那句话也伴我度过高考前的紧张日子,让我在以后漫长的岁月,无论艰难顺畅,得失进退,都不忘保持沉静思索的习惯、和乐欢畅的能力,更懂得唯有坚韧地躬身力行,才能在机会来临时从容选择,自主地把握命运的方向。

大学上的中文系,曲阜师范大学的图书馆真是浩瀚,这个时期父亲的读书也是循着我的推荐进行的,比如《围炉夜话》《文化苦旅》《中国人》《写在人生边上》等等。因为是借阅,父亲读得着急,但读书笔记还是工工整整,没有懈怠过。父亲的勤勉决定了他是个高产的作者,无论体裁、文式、长短,还是观点、内容、情感,皆不受约束,不循章法,或闲适、或犀利,颇见性情。我也写,我们彼此互为第一读者,读后总会有些争论和探讨,他嫌我太理想,我嫌他太批判。有一天,父亲短信说:青出于蓝了。我回复父亲:我只是站在了您的肩膀上。大学四年整整13本读书笔记,几十篇文稿发表,厚厚一沓证书,印证了我充实激扬的青春。我知道,这饱含父亲的浸润和心血,这么多年,能够保持读书的热情,能够写一点文字,全是因了父亲的启蒙和带动,当然也是读书内化反刍的结果。

 父亲被查出肺癌时,编写家谱已经一年多了,期间,查阅了很多文史资料、家族记载,走访了很多本家的老人,赶在住院的前一天完成,托人带给老家的长辈,终不负人所托。父亲得病期间,我能说给他的,多是假话,写下的却是他不能够知道的事实,我的文字记录,便源于这种无助、悲伤和愧疚的宣泄。记得,他躺在病床上,我给他读《菜根谭》里的句子,逢有争议的认识,还会争得面红耳赤,丝毫不因他是个病人而轻服了他的观点,父亲咳着喘着也不曾让我分毫。一次,父亲突然停下来,手伸向我,我抓住了,他反将我的手放在左手上,右手轻轻地拍着,微笑着说:这才是我的闺女。手臂上的血管因化疗被侵蚀成青色,我的笑僵在脸上,泪流下来。仅仅80天,父亲去了,我打印了所有文稿,焚烧了,告诉他或许早已猜到的真相,文字是我和父亲独有的交流方式,它具灵性,跨时空,我坚信父亲能知道,能体会。

整理父亲的书,发现了他手译的《菜根谭》,是什么时候,他将整本的文言《菜根谭》翻译成了白话文?两个古朴的笔记本,分为上下两册,一笔一划,工笔正楷,一以贯之,都是自己独特的见解,比如“弄权一时,凄凉万古”“淡中真滋味,常里识英奇”“当是非明显、邪正分明的时候,不可太迁就犹疑,一迁就则助长了邪气,压抑了正气;当得失利害相关的时候,言语举动不可太分明,太分明则有获取或回避之嫌”“仗势有才能而放纵自己,需要防止他人的影射和非议;装腔作势吓唬别人,需知这世上有照射五脏六腑的镜子”读来豁然开朗、夺人心魄。

因为父亲的影响,我早就买了《菜根谭》的文白对译本,但那一刻,我知道了,我终比不过父亲,我的懒惰限制了思考的深度,对同一本书,我们的喜爱与敬畏仍有那么大的差距。父亲,以这样的方式,又给我上了一课。

 读书让人拥有富足的内心,这是千金不换的财富。人生浩渺,文字摆渡,我们终将上岸,无论去向哪里,何种境遇,各色人等,我都不忘初心,本我以待,不卑不亢,这是父亲给的传承,也是读书给的底气。


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